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盲目跟风”“直播打赏”“审美焦虑”...孩子在网络环境成长,大悟人警惕这些行为带来的危害

  • 婚姻终结者
楼主回复
  • 阅读:183
  • 回复:0
  • 发表于:2021/3/28 16:16:24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大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那您可太棒棒了呢!我崇拜您!”如今,在一些学生的对话中,不少流行的网络直播“梗”张口就来。那句“夸奖”,也是一些网络主播明褒暗贬的话术。


在移动互联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手机已然成为孩子们了解大千世界的重要窗口。在过去,互联网高速路尚未建成,信息传递扩散的速度相对滞后,老师、家长和报刊、电视是孩子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但现在,“‘梗’聊天下”似乎成了不少孩子在同龄人中博取关注的光环。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伴随孩子成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网络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 盲目跟风

3月21日,有明星在微博上晒出了两幅图片。其中一幅漫画,少女将腿部搭在椅子上,身体贴于地面,腰部与大腿、前胸分别呈近90°折角。该明星则在一把椅子上高度还原了这个姿势,并引发了一众网友的盲目跟风。


次日,丁香医生发文指出,这类动作容易引起拉伤,长远看会增加腰椎退变的风险,“能不做最好还是不做”。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总是在明星身上投注更多期待,认为他们之所以万众瞩目,一定是因为身上比别人集中了更多优秀品质。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明星效应”更是被成倍放大,明星的一举一动,都会引来成千上万粉丝的跟风模仿,其中不正确的模仿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 网络直播“骗取钱财”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前有一些比较隐蔽的直播平台,为了牟取巨额利益,专门雇男性“聊手”冒充女主播“撩”用户,靠打擦边球骗取打赏、充值。不少家长担心,这些不规范的网络直播平台的种种乱象,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在这个流量可以轻松变现的时代,网络主播开始用各种夸张的手法哗众取宠博关注。有的人在直播中大骂粉丝,有的人故意暴露身体,有的人阴阳怪气卖弄丑态,还有的人炫富搞畸形崇拜……三观已立的成年人尚且有低俗猎奇的心理趋向,当三观尚未健全的孩子看到这些直播画面时,是否会亦步亦趋有样学样?

当前,有不少平台都开发了所谓的“未成年模式”,可为何还有那么多孩子能轻易绕过限制?有的平台自诩给孩子打造干净的网络环境,为何孩子的视频下还有那么多污言秽语的成年人评论?为何一些连正规应用商店都进不去的直播软件,能通过各种方式变通下载?这些问题,值得各大平台深思。


治理涉及孩子的问题,绝不能只是“做做样子”。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达6.17亿,这意味着有超过六成的网民会看直播。这其中有多少孩子,我们不得而知,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在直播间里靠审丑搞怪就能获得高关注度,甚至因此获得丰厚的直播收入,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绝不是正向、积极的影响。

当下,整肃网络直播中的歪风邪气,不单单是为了净化行业生态,更重要的是为孩子们的成长道路守住价值观底线。在直播话语体系一天一变的今天,守住这个底线,不只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更是企业和社会的责任。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拿出可行可靠的方案,让屡教不改的违规企业付出代价,在网络直播的歪风邪气前,种好守护孩子的防护林。

· “审美焦虑”低龄化

随着消费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得到极大释放,“美”的事业日益蓬勃发展。然而,“美”的评价标准却变得单一、狭窄,作为主观感受的“美”逐渐被量化,“容貌”被重新表达为“颜值”。进而,在“颜值即竞争力”的审美语境中,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化作焦虑,不断放大和蔓延。

青少年是“颜值”时代的原住民,难以避免地被社会和媒体等建构的审美之网捕获。“整容要趁早”“好女不过百”……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为了追求“标准之美”,不惜承担身体的疼痛和潜在的风险。

2020年的一份医美报告显示,在中国医美消费者中,20岁以下女性占比增加,总体年龄段下移、年轻化趋势凸显。还有一些中小学生以瘦为美,采取节食、催吐等方式减肥,引发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

应看到,“美”的追求不是只有一种选择的羊肠小道,而是一片充满自由的广阔天地。为“美”正名,冲破审美焦虑的围捕,青少年对“美”的选择与渴望,须在更广泛的媒体时代和社会经济环境中理解,教育更是不能失声的领域。

手机作为重要载体,应该如何合理使用?


前不久,中教君发起了一次手机调查,有上万名中小学老师和家长参与了网络投票。调查发现:其中有74%的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20%的孩子使用手机在1-3小时之间;

在回答是否“有必要培养孩子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时,高达84%的人选择了“有”;对于引导方法,一部分人选择“控制孩子每天使用手机时长”,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老师和家长们对于孩子使用手机的重视程度。因此,随时警惕危害,合理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就显得更加必要。

中教君总结了一些建议,家长和老师们可以借鉴~~

· 在家里设置“手机专区”

很多父母自己也是手机重度使用者。如果自己频繁用手机,再去教育孩子不玩手机就难有效了。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互相监督使用手机情况。孩子放学或者父母下班后,统一把手机放在一个地方。真的必须要使用手机的话,需要向对方提出申请。

· 父母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对于成人来说,手机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和生活联系工具。但是还是建议父母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比如可以乘孩子睡觉或者写作业时,发完所有该发的短信和邮件。在陪孩子出去玩或者家庭晚饭时间,最好把手机收起来,没有一个孩子喜欢父母在陪自己的时候经常被手机打扰。

· 别把手机作为哄孩子的工具

手机被一些家长喻为“哄娃神器”,手机里一部动画片就可以让孩子安静很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岁以下的孩子不应该有任何屏幕时间,包括电视、影片,以及玩电脑游戏;而两至四岁的孩子每天最多一小时,愈少愈好。


·帮孩子选择内容

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对于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们来说,家长更应该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

·多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父母只要有时间,就要多带孩子出去玩,一定要走出。参加户外活动。逛公园、跑步、跳绳、打篮球……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是让他的精力得到充分释放。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只是智能屏幕制约了孩子本有的活泼和玩耍。电子产品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是暂时而非持久的,更不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当孩子在真实世界里得到了快乐,哪有心思会沉迷于电子产品呢?

·睡前1小时不接触电子设备

每天晚上睡前使用手机会干扰睡眠质量。睡前使用手机会抑制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深层睡眠的时间。


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已不是过去的我们,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了,但玩儿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似乎只剩下手机、iPad和电视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不应全盘否定电子产品,它不是洪水猛兽,更不是毒品,是好是坏,还要看我们怎么去引导。



内容来源 | 人民网、央视网、共青团中央、光明社教育家、南风窗、中国教育报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