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突然离世!才39岁啊…

  • 曾经飞蛾扑火
楼主回复
  • 阅读:1608
  • 回复:0
  • 发表于:2021/1/24 9:09:21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大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1月17日凌晨,

39岁的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叶雄

不幸在家猝然离世。

噩耗传来,业界震惊悲痛。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月22日,叶雄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广州殡仪馆举行。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耿庆山同志、副书记何斌同志、副院长袁向东同志等医院多名同事及叶雄的亲属200多人怀着沉痛惋惜的心情送别叶雄同志最后一程。


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也在自己微博发文称:晚上有点心塞,我熟知的省外一位优秀的胸外科大夫,在无锡进修学习过肺移植的年轻医生,39岁猝死了。也许猝死原因很多,但工作忙压力大负担重也是一个原因,人走了,家庭子女最痛苦,常人也很难体会做医生的艰难。


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太突然,没什么病,猝死,才39岁。”另据同事透露,叶雄经常一天多台大手术,早上6点到医院,半夜才下手术台。

  

据了解,2007年叶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省医胸外科工作。先后任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医师、主治医师。十多年来,他从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儿成长为一位儒雅有为科室骨干。他医术精湛,是省医开展肺移植技术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他善良、敦厚、勤恳、坚忍,忠于职守,始终在临床一线尽职尽责为病人服务。获得过省青年文明号号长、医院优秀培训医师、医院工会文体积极分子称号。他以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的医者情怀,以自身品德和才华,与大家结下了深厚情谊,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大雄”。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叶雄从没忘记自己的初心。在武汉疫情爆发后。他明知存在风险,毅然报名要求参加第一批抗疫医疗队,虽未成行,他又在疫情关键时期报名参加发热门诊的工作,第一时间投入到了抗疫的第一线。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


在胸外科工作期间,叶雄医生践行了医者仁心仁术,一切以患者为先,待病人如同自己的亲人。“常常轻言软语,让人少了疼痛”,“好脾气”的叶医生让病人想起他来感激不尽。

   

 “你就这样丢下疲倦,丢下烦恼,悄无声息的走了,一如你的为人,低调而不失高贵,谨慎但不缺从容。”省医胸外科主任乔贵宾悲痛地说,这几天,总是感觉叶雄医生还留在大家身边,叶雄还是大家的好同事、人民的好医生。

    

省医胃肠外科的吴德庆医生回忆,2012年左右,一次病人会诊,需要放胸管,“只见叶雄医生打开无菌手术包,先将手术器械一件又一件、自左到右,摆放得整整齐齐,才开始放胸管,一切那么有条不紊”,吴医生说,当时感觉原来一个人、一个小手术也能做得如此精致、精细,在叶医生的带动下,门诊手术习惯越来越好,吴医生甚至将叶雄医生的操作作为教导学生的教材。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叶医生的突然离世让人痛心

同时,年轻人猝死的悲剧

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


今年1月5日

知名时尚博主“雅鲁藏布江女人”

在北京飞往上海的飞机上
由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翻看她的工作动态
就会发现她非常忙碌
生活也不规律

她曾发博说过
自己工作需要经常熬夜
每天在不同的城市里转换
忙得团团转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2019年11月27日凌晨

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录制综艺节目时

突发猝死年仅35岁


他在去世前接受采访时坦言

因为工作关系很久没有见到家人

希望能好好休息下

见见家人跟他们好好吃顿饭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60万人猝死,其中43%的人在40岁以下。他们大多呈现的状态是工作负荷大、生活压力大、长期劳累。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为什么这类发生猝死和心梗的风险较高?这就涉及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问题。听起来比较复杂,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人兴奋的神经活动比较活跃,而让人休息的神经活动较弱,也就是自主神经失衡,包括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和迷走神经功能低下与障碍。其长期存在时有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


长期压力大、敌意情绪、吸烟、睡眠不足、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不足等情况也都会增加交感神经兴奋。研究发现,与猝死有关的最主要因素为情绪激动(26%)和劳累(25%),其次为饮酒和过饱。


一般情况下,心率快、肥胖和血压高的人,存在一定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状态。有这些情况的年轻人,特别需要注意。


“身心疲惫”其实就是我们的身体出现了问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个人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睡眠减少,容易过度疲劳,每个人都应调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预防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图片来源:壹伴配图中心




身体的这些信号要当心



以往认为,心脏猝死都是“猝不及防”的。但研究发现并非如此。


德国一项研究发现,四分之三的猝死发作前有心绞痛或呼吸困难。还有研究发现,三分之二的心脏猝死发作前,心绞痛或呼吸困难持续时间可超过1小时,发生无脉性电活动之前的症状可持续20分钟,室颤之前的症状可达30分钟。美国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半数猝死患者有先兆症状,但仅21%呼叫了救护车。


知晓心脏猝死的预警症状,就有救治的窗口,这是一个预防猝死的关键环节。


猝死前或心梗的症状常被忽视。最重要的症状是比较严重的胸痛或胸闷,并伴有大汗。胸痛的部位可能是前胸、后背、下颌、胸骨后、上腹部、剑突下、后背等部位。可以是持续性,也可能是间断性,性质可以是压榨性、烧灼样、憋闷,有时难以忍受,有濒死感或恐惧感。


如果伴有面色大汗、苍白、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更有可能是心梗或猝死前兆。


以上这些症状其实也是心脏骤停的预警症状,是救治的一个窗口,此时呼叫救护车去医院,生存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这些方法可降低发生猝死的风险



如果想降低猝死风险,可改善生活习惯,降低心梗风险


《2016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中提到:


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一种主要原因。


导致心梗的因素,有些没法控制,比如:年龄增长、身体老化、遗传等。


但更多的因素是可以被控制的,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就可以降低风险。


目前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有下面这些,想降低心梗风险,控制好这些风险是关键↓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积极身体活动、充足的睡眠、减肥、戒烟、减轻压力和冥想等可减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图据@丁香医生




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会脑死亡。心肺复苏是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延续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方法。


正确的操作方式应该是:


第一步:先拨打急救电话120,简要说明一下情况和所处的位置。如果有其他人在场,请其帮助拨打120急救电话。


第二步:施救者两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为5-6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100—120次。


第三步:下颌抬起,头部后仰,开通气道。每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交替行2次人工呼吸。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第四步:发生地如有AED,胸外心脏按压之后,立即配合使用AED,按照语音提示操作,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在最初4—6分钟黄金时间

有效实施心肺复苏

将赢得宝贵抢救机会

多一人学会心肺复苏

就可能多救一条人命↓



不过心肺复苏前要先判断患者有没有反应

大动脉搏动有没有消失

只有心跳呼吸都停止,

或没反应的患者出现呼吸濒死样的喘息,

才需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最后,我们以无比沉痛的心情

再次哀悼叶医生,一路走好。




来源:综合自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央视新闻、大楚网

责编:李欢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