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绝学无忧——得道后大彻大悟,庄生梦蝶,超凡脱俗

  • 赐毒酒一杯给那贱人
楼主回复
  • 阅读:549
  • 回复:0
  • 发表于:2019/10/25 10:06:58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大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道德经》第二十章,“绝学亡忧”,是说在洞察知识背后的规律,参透天地自然乃至民心之道之后,人就会超脱尘世,无忧无虑,无智无碍,怡然自得,便如梦蝶庄生一般了。对于这句话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有玄者,竟解为“不学习之时,也便无忧无虑了”,可见荒唐亦无止境。由尘世众生来看,没有知识的人,境况之悲催,只会愈演愈烈,对于《道德经》这般帝王将相为政之术,如断绝了学问知识,必然是造就昏君暴君奸臣佞臣的不二法门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鲲鹏展翅 扶摇万里

【版本】

楚简本作“絶學亡憂”,帛书本作“絶學无憂”,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作“絶學無憂”。“亡”,通“無”与“无”,因此,各本义同。”亡“,为春秋时期楚国文字的原貌。楚简本最古,故从楚简本,即“绝学亡忧。”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北冥有鱼 其名曰鲲

【释义】

“绝”:本义是指断丝,这里是指洞察、超越、跨越,即透过通常的学问和自然界万事万物,参透天地、自然以及人心之道。《史记天官书》:“绝汉抵营室。注:《索隐》曰:‘绝,度也。’”《荀子劝学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注:绝,过也。”

“学”:学问,知识。《说文》:“觉悟也。”《增韵》:“受教传业曰学。”《诗周颂》:“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书说命》:“王人求多闻,时惟建学,学于古训,乃有获。”《礼学记》:“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无”(無):没有。无(無),是舞的初文,象执牛尾跳舞,本义是跳舞,后衍生为“没有”。《玉篇》:“无,不有也。”《书益稷》:“无若丹朱傲。”《书洪范》:“无偏无党。”《荀子法行》:“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

“亡”:象一把刀的刃被折断了,成了无用的东西,引申为死亡、灭亡,后借为“无”,表示“没有”、“不”等义。《正韵》:“同無。”《诗》:“何有何亡,黾勉求之。注:亡,谓贫也。”

“忧”:忧愁,忧虑。本义为“忧愁”。象形字,金文中是人形,面左站立,举手挠头,一副发愁的样子;古玺文中,上页,代表头部,下心,也是忧愁的样子;古代有居丧之义,多指父母丧,如“忧毁”,是指因为居父母之丧悲伤过度而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庄生一梦 身化为蝶

【简评】

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第一种境界,是人心的初始境界,此时人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尚属粗浅,只看到表面现象,此时属于愚昧无知之状态,需要不断地学习,学习的过程,便是“为学日益”,知识逐步增多。

第二种境界,是人心的中级境界,经过对自然和社会学习之后,对具体事物的本质有了深入的认识,认识到具体事物背后的规律。比如,从科学和技术的角度来讲,数字控制,不过是用高低电平(0和1)基于时间(t)的各种组合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控制而已;数控机床,不过是用数字控制技术实现刀尖相对于工件表面的相对运动而已;机器人,不过是机械手爪末端相对于物体的相对运动而已。这样,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就日益深化了。

第三种境界,人心的高级境界,通过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天地万物不过只是循道而行,社会民心也不过是循道而行,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动植物的生生灭灭,人生的生生死死,不过是自然之道罢了,尽人事、顺天意,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根本遵循。懂得了这些,面对自然和社会的一切,知道这背后都是自然规律驱动之下的因缘际会而已,于是也就变得超然自得,不会再争夺所谓的虚名物欲了。

所以,“绝学无忧”,绝不是放弃对于知识的追求,而是在追求知识之后,洞察知识背后的奥妙,参透天地人心之道,进而超然尘世,无忧无虑了。能做到这一点的,除了大圣人老子之外,非嬉笑怒骂、笑傲江湖之中的梦蝶庄生莫属了。庄生境界,仰为天人也。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身当绝顶 心梦翔云

【本号文章均为原创。图片源自网络。】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