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大悟将军——金绍山

大悟将军——金绍山

关键词:大悟在线,大悟将军,金绍山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简介:一.将军简介

  金绍山(1915—1957)湖北省大悟县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金绍山(1915—1957),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3年入团,同年由团转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5师225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连政治指导员,687团营政治教导员、营长、副团长,冀鲁豫军区新编第2旅4团副团长,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特务团政治委员,水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司令员。1946年水东军分区部队上升编入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任旅长。第二野战军18军53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53师师长。1950年,在川西剿匪作战中荣立个人一等功。1951年他指挥修建甘孜机场,再次荣立一等功。1952年任西藏军区后方部队司令员,进军事学院学习,1953年转入西南军区第7文化速成中学,1954年年毕业后主动要求回西藏,任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并兼政治部主任。在睢杞战役中,他率部阻击敌新5军45旅;在淮海战役中,他率部阻击李延年兵团;他还参加了渡江、西南等战役。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7年因患急性肝炎病逝,年仅41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连政治指导员。1934年在一次战斗中面部被敌人子弹打穿,一直不下火线。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连政治指导员,六八七团营政治教导员、营长、副团长,冀鲁豫军区新编第二旅四团副团长,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特务团政治委员,水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司令员,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八军五十三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西藏军区后方部队司令员,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

  1950年在川西剿匪作战中立一等功。战争年代他两次负伤,叁等甲级残废。

  建国后任18军53师师长,1951年指挥修建甘孜机场,再次立一等功。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因患急性肝炎病逝,年仅41岁。金绍山逝世后,在北京举行公祭和送葬,由彭德怀主持公祭。

  二.将军生平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任独立团卫生队通信员,因为肃反杀了不少共青团员和党员,金绍山不愿入团,经吴焕先做工作,才加入共青团。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在一次战斗中面部被敌人子弹打穿,一直不下火线。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1946年水东军分区部队上升编入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任旅长。

  1947年采取分路出击、远道奔袭战术,连下二十余城。国民党当局曾悬赏5000

  大洋要金绍山人头。

  1950年在川西剿匪作战中立一等功。

  1952年任西藏军区后方部队副司令员,进军事学院学习,患肺结核;

  1953年转入西南军区第7文化速成中学,

  1954年毕业时组织上征求他的意见,他考虑到西藏干部少,选择回西藏担任军区副政委并兼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司令员,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八军五十三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西藏军区后方部队司令员,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他在内地院校学习结业时,组织上考虑其身体不好,准备调他到气候好的昆明地区工作,征求意见时,金绍山毫不犹豫地表示:“回西藏!”担任了西藏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他年仅42岁就为西藏的建设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成为进藏干部中英年早逝的第一位将军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6年达赖去印度参加释迦牟尼涅盘2500周年后迟迟不归,经周恩来谈话后终于成行,金绍山代表西藏军区和西藏工委行程千里到亚东迎接。

  1957年因患急性肝炎病逝。

  三.解放太康县城之战

  1945年9月22日,冀鲁豫12地委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指示精神,冀鲁豫12军分区30团、15团和太康县大队一起对太康城内的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攻击。战斗从22日晚9时打响,历时3昼夜,于25日胜利结束。

  战斗之前,情报站长李慰先奉命化装进入城内,把敌人分布情况、街道巷口、火力点设置等绘制了地图,并把敌人兵力部署、军事计划、武器装备等写出了详细报告。城内有郭馨坡8个大队和一个骑兵连,共计2300余人,分别驻守在县政府两侧;马德成(伪保团长)4个大队1400多人驻守在县城南街。全城共有守敌3700多人,武器装备精良,且城门外围还修筑有工事,并派重兵把守,城墙上设有碉堡。

  为取得解放县城的胜利,冀鲁豫军区制订了详细的作战计划。确定30团、15团、太康县大队参战,总计5000余人。指挥部设在县城北关外程桥村,由12军分区司令员金绍山、参谋长陈子植统一指挥。根据敌人的情况,15团从西门进攻;30团从城北关和东关进攻;县大队从南关进攻。

  晚9时许,金绍山一声令下,攻城部队迅速接近县城周围,敌人发现后随即展开反击。战斗进行一夜至23日凌晨3时,敌人招架不住,郭馨坡将其1个大队和1个中队调至东关增援,但遭30团炮火袭击被打了回去。之后,金绍山司令员调集精锐从东、西、北三面实施突袭,最后15团在团长魏文建指挥下先对西门施以重炮,而后组织突击部队攻击。25日拂晓,15团攻破西门。

  后15团、30团相继攻克西门、东门、北门后,敌人且战且退,向东南城角方向撤退。由于我军战士经过长时间战斗,动作稍慢,城防司令程杰三等人逃脱。县大队在南关俘获敌几十人和物资一批,郭馨坡率残部从西南城角逃窜。

  天亮后,15团、30团全部攻入城内,敌人大乱,指挥失灵,敌大队长汤振兴、中队长刘兴恩被活捉。此战击毙国民党军2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2400多件、军马100余匹,县城获得解放。

  之后,县委、县政府组织人员查户口查敌伪档案。停止营业的商店也开了门,卖吃喝的小饭馆也冒起了烟。

  午后,全城男女老幼欢欣鼓舞拥上大街小巷,听军分区宣传队员的演说,胜利的气氛笼罩了太康县城。

  四.修建甘孜机场 支援西藏解放

  李岳

  在西南军大八分校经过10个月预科学习结业后,我留在二大队部任军教工作员。1951年1月,大队首长任命我为七中队一区队副区队长,4月调任二区队长。在队长唐家振、指导员杨士魁等老干部的关怀和帮助下,那时的我,在实干中不断增长才干,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这批新学员是我们结业后招收的又一批学生兵。

  为进藏做准备。为支援部队解放西藏,4月中旬,我们大队由四川乐山出发,徒步行军到达大邑县安仁镇,并在此召开去西康省(现撤销,分别划归四川、西藏管辖)甘孜地区修建飞机场的动员大会。安仁镇是前四川恶霸地主刘文彩及其军阀刘文辉(刘文彩之弟)的老家所在地,离镇不远就是刘氏庄园,庄园占地面积很大,四周有高大的围墙,上面还安装有电网,院内大宅的陈设古香华丽,设有私家地牢、水牢以及各种刑具,整个庄园给人以阴森的恐惧感。那里是部队进行阶级教育难得的反面教材。与此同时,学校还专门安排时间学习常用《藏语会话手册》(每人一本),学习党对少数民族的方针政策,尤其强调部队要严格遵守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以及如何适应康藏高原的生活知识。

  5月1日,全大队分乘汽车出发去甘孜修建机场,经邛崃、雅安翻越3400多米的二郎山,当晚夜宿康定城。5月2日,到达目的地——甘孜。

  自己动手修盖“房子”。甘孜位于四川西北部,属高原气候。初到这里,最感不适的就是空气稀薄,气候多变,一天四季,连上一个小坡也要喘气不止,更不敢疾走快跑了。记得机场选在甘孜城东不远处,跑道是东西方向,跑道西头距甘孜城不远。我们到达时,53、54师已开工。工地上,红旗招展,机器轰鸣,广播不断,人来人往,一片欢腾。

  我们二大队的驻地,学校安排在跑到北侧的一条山沟里,南北走向,七队居南口,往北是八、九、十队。卫校女生队在最里面,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住宿问题。这条山沟四周光秃秃的,除一些不知名的野草外,没有一棵树,没有一间民房。几百人的部队要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还要完成修建的任务,这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严峻考验。各中队按照上级划分的地段,在山沟两侧自己动手挖窑洞,自己上山砍树盖“房子”,要求一个班(12人)一间窑洞,这就是当时解决住房的唯一办法。

  中队统一组织人力挖洞盖房,我负责上山搬运。从驻地到山上约10公里路程,山顶上白雪皑皑,都是原始森林,一上午只能搬运一趟,稍事休息,带上干粮(压缩饼干)和水,再上山搬运第二趟。大约10天时间,窑洞盖好,铺上厚厚一层青稞麦秆,我们就先后搬进这冬暖夏凉的“新居”,直到机场竣工。

  在此期间,党支部号召美化环境,大家分头捡拾一些各色各样的石子,在洞门两侧墙壁上嵌出一些口号标语,以表决心。门前还种上一些采集来的野花野草,闲暇时松松土、浇浇水,春暖花开时,给部队的施工生活平添了些许乐趣。

  挑土填跑道。我们大队的工区在跑道东头,距驻地较近,早出晚归,中午休息个把小时继续干活,一天不下10个小时。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挑土填跑道。

  甘孜地区的气候多变,所以发的衣服四季都有。那时,我们的运土工具是肩挑两只牛皮筐。为了提高工效,人与人、班与班、区队与区队之间经常开展劳动竞赛,都是20几岁的小伙子,谁也不甘落后。经过这么一赛,工效提高许多,但由于初次干这么大强度的劳动活,不少人脚打泡,腿发肿,肩磨破,即使这样也没有人叫苦叫累,更没有人打退堂鼓。随着时间的推移,棉衣先从肩上磨破,小洞磨成大洞,棉花露了出来,有人风趣地说:“绵羊队来了”。

  有一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1951年5月23日,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后,要返回西藏途径甘孜。6月的一天,全大队到公路两侧列队欢迎阿沛阿旺晋美一行的到来。代表团在欢呼声、锣鼓声中前行,频频向我们招手致谢。当时,竟有许多人感动的热泪盈眶。

  下水采石、岸上锤石。甘孜机场是一个碎石土质机场,土方工程即将结束,我们中队接到了采石、锤石的任务。由于部队很久没有洗澡,全队便到附近的雅砻江边自挖土坑,舒舒服服地洗了一次温泉浴。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972687967 传真: 邮箱:544076344#qq.com
地址:发展大道海纳中央公园8-9栋门面(大悟在线运营中心) 邮编:432800
Copyright © 2004-2024 湖北省跨界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